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

为了孩子

时间:2017-12-08 14:42:55  来源:  作者:

微博、朋友圈都被一条信息刷了屏,那就是“上海虐童事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表达着对事件的看法。

看到视频,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是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一名幼儿园老师,居然对幼童做出如此残忍之事,喂芥末,还有打骂儿童的行为。作为一名有良知的公民,正义的“素质三连击”在心里欲喷薄而出,当自己想象成是当事人的父母时,也想把整根根的芥末,塞到她的嘴里,让她好好尝下芥末的滋味,并狠狠的踹向桌子,让她与课桌尽情的碰撞,“噗通,噗通…”把它当作美妙的音乐去聆听。后面的视频中,她嘴里含着芥末,跪在地上,显而易见已经被家长们教训了一通。但这种行为,又何尝不是一种侮辱、欺凌呢?她是大家眼中的恶人,就该对之疾风扫落叶一般残酷无情么?她涉嫌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已被警方依法刑拘,但公然对她使用暴力并采取贬损其人格的家长,却相安无事,大家也都心安理得,无任何诡异之处。只是因为大家披着道德的外衣,宣泄着内心的恶罢了。

但作为一位老师真的那么十恶不赦么?让大家简简单单的动动手指就把她定义为“十恶不赦”的坏人么?在看到网友的评论时,也试图去和朋友圈里的幼师聊了下天。她首先无奈的表示又会被一波虐童事件的新闻刷屏了。在她们的工作中,细心照看儿童是最大的职责和义务。但曾经照看过孩子的网友都知道,照看孩子是一件多么费心费力的事情,尤其是当你面对的是一个被成为“熊孩子”的生物时。作为一名老师,不仅打不得,骂不得,当出现烦躁情绪时,只能不停的自我安慰“那是别人家的,笨也不是自己家的。不能生气,不能发火…”。也许有的网友看过“亲妈辅导孩子作业”的视频,也许真是当妈的不辅导自己孩子的作业不能体会自己体内的洪荒之力呀。自己对自己的孩子打得、骂得,别人一个指头儿也动不得。尤其在现今普遍都是独生子女的阶段,“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是家长的共性心理,敢动孩子一根儿汗毛,看不把尔等生吞活剥了。也许老师也应该是我们所关注的对象。网上披露的信息,“为了孩子学苑”招募老师时,薪水标注为“20003000”元。在上海这样国际化的都市,一个月这么多薪水,老师如何赚钱养家?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天下哪有这样的事呢?但这不是为她辩护,只是想多有人去关注一下老师行径的背后。她们不是“人神共愤”、应该打入十八层地狱的恶魔,也许她就是你我身边的好友,也许是自己的亲人。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那么接下来就是如何去妥善处理。道德的归道德,法律的归法律。携程已在第一时间做出处理,辞退涉案人员,并移交警方。如何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则是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要杜绝以教育之名的暴力正式化。虐待儿童的行为,应该坚决杜绝,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儿童是种子,需要幼儿园以及老师的辛勤呵护。唯此,方能吸取足够的养分茁壮成长。

我们构建理性的社会。理性的引导更偏向于规章制度的约束,因此,我们需要培养规则意识。当事件发生之时,不是诉诸“同态复仇”,而是诉诸规则、诉诸法律。让法律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引。想起视频中的那位老师口中含着的芥末,不得不喟叹当今社会理性的缺乏。当幼儿园男老师性侵儿童的时候,我们对幼儿园的男老师口诛笔伐,使得当今幼儿园的男老师几乎绝迹。虐童事件的再次发生,让我们对女老师多少有些束手无策了,难不成也把她们赶出幼师的队伍?我们一方面要正视问题,一方面要积极解决。老师执业中遇到的心理压力,需要有宣泄的途径。我们不仅要爱护我们的孩子,也要关注呵护孩子成长的老师。当出现心理问题时,我们要有提供咨询解决的途径。

我们要使儿童利益最大化。儿童利益最大化,离不开你我每一个的人努力。我们要教育子女在受到虐待时,要求助、报告家长。积极掌握儿童的动态,了解其幼儿园的生活状况。这样方能在儿童被虐待时,第一时间发现并制止。

我们要使幼儿园处于市场竞争的状态。当今工作的压力太大,父母无暇顾及子女的现实使得幼儿机构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正如携程CEO梁建章所说,“当下办幼儿园非常艰难,有牌照门槛。这就使得幼儿园、那怕是私立的在家长面前都非常强势。”一方面要加大对幼儿机构的监管,一方面又面临着权力寻租,使得幼儿机构也面临着两难局面。但有关部门最起码不应该是一边埋头挣着银子,一边又喊着“一切为了孩子”,否则就是惺惺作态,令人作呕了。扩大市场竞争,建立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也许是机构优化的途径吧。

再从整体上看待整个虐童事件时,我们不可忽视媒体的广泛传播为公众提供了舆论参与机会。我们更不可忽视媒体所具有的十分重要的公众转化作用。媒体事件可以帮助观念了的公众转变为社会行动的公众。我们应该利用媒体的传播积极引导公众理性意识的培养,并积极倡导社会零暴力。媒体做好社会的啄木鸟,做好社会的瞭望塔,引导社会的积极转变,这也是媒体人的职责担当。

在之前教育子女时肆意打骂也许司空见惯,而今教育为主成为共识。这就是多重作用下社会的进步。这个世界会更好么?我的答案是:会!


上一篇:奖学金评选也需目的解释 下一篇:江边随拍(二)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 物权期待权在司法实践中是如何实现
  • 关于王小盾性骚扰的十个假如
  • 送别【反贪即将转隶有感】
  • 先履行抗辩权与工程保修责任关系辩
  • 新形势下监察委的工作思路
  • 章太炎:白话与文言之关系
  • 买到的房屋与样板房不一致能否退房
  • 最全打官司攻略出炉!
  • 让“用心”成为一种习惯
  • 青年岳飞是如何炼成的?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