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

任用官员有那么复杂吗?

时间:2017-12-11 23:38:37  来源:  作者:

任用各级官员,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又要品质好,又要有能力,最关键的是还要得到上级和群众的认可。能够同时拥有这些条件的,就没有多少人了。每次任用官员都是层层把关,挑了又挑,选了又选,平时又是全方位监督,可是依然出现了那么多贪腐官员,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尤其是具有行政管理能力的各级政府官员。在中国历史上,每个王朝若想长治久安,就必须有一大批忠臣良将。在群雄逐鹿的乱世,想谋求大业的人更是求贤若渴,曹操的做法是唯才是举,刘备的做法是三顾茅庐。他们为什么如此重视人才?就是因为这些人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竞争力,让他们立于不败之地。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只是一个二流的诸侯国,别说和晋国争雄了,就是和楚国打仗,也占不了什么便宜。可是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就逐渐强大了,在张仪、范雎、吕不韦、李斯这些人的共同经营下,东方六国是节节败退,最终秦始皇统一了全国。秦国之所以能够崛起,就是能够合理重用人才。

而要真正治理好一个国家,光靠几个杰出的人才也是不行的,必须有整套的官员任用制度。相对于汉代的“察举征辟制”和魏晋的“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的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的综合素质就更高一些。那时的官员大多是由吏部统一任命,每几年由吏部统一考核,根据考核情况或升或免。平时,有监察御史对官员进行监督,像三公九卿这样的朝廷重臣,也照样可以进行弹劾。不过,在封建专制社会,官员主要是向皇帝负责,官员结党营私、徇私舞弊、相互倾轧者比比皆是。最严重的当然是贪污受贿,“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即便不是无官不贪,清廉官员也是寥若星辰。李宝嘉的小说《官场现形记》,对清朝整个官场的描写可以说是入木三分。

现在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官员之所以贪污成风,是因为他们的权力太大,并且缺乏有效的监督。到底如何把官员的权力装在笼子里,以及装在什么样的笼子里,就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了。在中国古代,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可以说是金口玉言,是不受任何笼子的约束的。而现在无论任何官员,都要受到组织的严格约束。对于官员个人来说,他拥有一定的权力,更有一定的制度笼子所约束。不过,再大的组织也是一个利益团体,这种团体的集体利益,对权力的笼子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由组织构建的笼子虽然疏而不漏,但是和百姓的要求比起来,似乎总是网开一面的。不管是什么样的笼子,只要有漏洞,这种笼子的作用就大大降低了。对组织来说,真的是天网恢恢,只要谁敢损害组织的利益,绝对可以做到铁面无私、严惩不贷。而对于老百姓所不满的那些官员,却表现得相当宽容,甚至是若无其事。

因此,官员怕的并不是老百姓的监督,而是组织和上级的脸色。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变,任何一个官员的工作,都不可能让百姓真正满意。如何让老百姓有效参与到官员的任命之中,才是改变这种现状的最好方法。让老百姓真正参与官员的任命,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全民选举,并不一定能得出理想的结果。而代表制度搞不好的话,更容易流于形式。那么到底怎样才能让民众的意愿真实反映到政府的决策中呢?这里面虽然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案,但是会有较为合理的方案。建议逐个阶段进行,说实话,一下子搞全民选举官员,并不一定真的会产生太好的效果。第一个阶段是不能什么事情都由政府说道了算,不管是社会上的那些人,要允许听到不同的声音。第二个阶段是保护个人私有财产,允许私有企业在市场上自由竞争。第三个阶段,允许成立个人组织,他们可以和政府讨价还价。第四个阶段再进行全民选举官员,这样的选举才更有实际意义,也才能真正建立起约束官员权力的笼子。

现在,为了各级官员的任命,组织可以说是煞费苦心。而每个官员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也同样是费尽心机。但是约束官员权力的笼子,在老百姓看来,几乎是名存实亡。如果在体制方面没有太大的改变,仅仅对约束权力的笼子缝缝补补,恐怕是无济于事的。

上一篇:新疆“聂树斌”蒙冤20年脱罪,怎一个痛字了得 下一篇:患者欠费岂能让主管医生“背锅”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 物权期待权在司法实践中是如何实现
  • 关于王小盾性骚扰的十个假如
  • 送别【反贪即将转隶有感】
  • 先履行抗辩权与工程保修责任关系辩
  • 新形势下监察委的工作思路
  • 章太炎:白话与文言之关系
  • 买到的房屋与样板房不一致能否退房
  • 最全打官司攻略出炉!
  • 让“用心”成为一种习惯
  • 青年岳飞是如何炼成的?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