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

整天挂在嘴上的“规则”是指什么

时间:2018-01-17 09:06:22  来源:  作者:


同样一件事,可以骂女老师漠视规则,也可以骂铁老大不近人情。刚讲过依法行政很重要,马上就开搞不依法的“统一行动”。“规则”就象一件衣服,冷了穿身上,热了脱下来,讲与不讲,全凭需要。

有关规则的各类事件,每次总能引发众人引颈,但热闹过后,一切照旧。为啥呢?因为看热闹的多,真正当回事的少,而当回事的,又是因为要表达刻意的立场,或者有特别的利益要参与。比如当事人是为了切身利益;媒体是为了炒噱头;水军是为了拿工资。所以,几乎所有关于“规则”的争论,最后的结果都不是教育了人,反而让关于规则的理解变得更混乱。更何况现实生活中也是不讲规则的时候反而能受益。

规则不是简单的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法有良法与恶法之分,说明有些规则是害人的;良法还要善治,说明执行规则很重要;“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说明规则兼顾人情时才合理。“革命”是正义之举,但却也是无视和彻底摧毁既定规则的行为。“转型正义”则意味着严格遵守规则本身就是不对的,等等。

如果抛开立场、功利和情绪,只能说:规则面前,并非简单的遵守与不遵守;规则背后,并不存在简单的对与错。

规则的有效与否,取决于事实真相如何。如果截取的事实不客观,再好的规则也推不出正确的结论,有多少舆情事件最后翻转了?不都是因为真相变成了假相吗?

规则的有效与否,也取决于事情的具体情形。从来就没有一直正确的规则,也从来没有不需要区别对待的例外情形,“一刀切”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

规则的有效与否,还取决于当事人和评判者的道德水准。好规则能用来干坏事,简单的案子也能给判错了,那肯定是因为道德防线失守了,良心坏了。

所以说,不要简单地去抨击一个人或者一件事,除非你仅仅是想发泄一下情绪;更不要被那些刻意撩拨情绪的观点所左右,除非你的脖子可以被人轻易地提起很长。

但规则是要遵守的,这是硬道理。制定和遵守规则,并且由此而奠定法治之基,推动制度文明的不断进步,这是每一个自然人的使命。为了这点使命,以后再谈规则,最好能抛开立场、利益和情绪,实在抛不开时,至少也应当从以下三个层面去谈论有关规则的任何人和事:

第一层是规则的条文。根据那些条文,你可以干什么(权利),不可以干什么(义务),应当怎样干或不干(程序)。每个行业都有它独特的“道”,不懂的不乱说、不轻信。

第二层是规则的执行。奉法者强,说的不是执行者厉声厉色,而是对规则内在精神的把握,以及因应具体情况而选择最好的执法方案的能力和素质。最好的执法永远是“天理国法人情”的统一调配和同步落实。

第三层是规则的失效。任何规则在生效之时即意味着它的过时,因为再好的规则也无法赶上现实的多变。同时,任何规则在完备之时也即意味着缺陷的产生,因为再好的规则也无法涵盖现实的全部。所以,真正好的规则只能是具体场景下基于最善良、最正义的原则,所做出的最为合理的选择。至于那些工整的教条,就让它们失去作用吧!

或者说,真正的规则是指存于每个社会成员内心深处的善良和诚信,以及每个具体行为之上的理智。一个社会要想建立起规则意识,也必须从塑造“诚信”和培育“善良”起步,需要从“精英群体”做起,通过对社会公众实施信仰层面的心理引导和治理层面的法律框正,一点一点地来完成。

否则,就很难形成真正的规则文化,而只会不断浮起关于“规则意识”的各种虚伪的争论。更多的小学生将学会受贿,更多的高铁将被拦下!(文:人半弓)


上一篇:30年,不容易 下一篇:律途不易,且行且珍惜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 物权期待权在司法实践中是如何实现
  • 关于王小盾性骚扰的十个假如
  • 送别【反贪即将转隶有感】
  • 先履行抗辩权与工程保修责任关系辩
  • 新形势下监察委的工作思路
  • 章太炎:白话与文言之关系
  • 买到的房屋与样板房不一致能否退房
  • 最全打官司攻略出炉!
  • 让“用心”成为一种习惯
  • 青年岳飞是如何炼成的?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