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

司马当说司马光

时间:2017-12-08 15:03:45  来源:  作者:



说起司马光,许多人只记得他砸缸的故事,说他7岁那年和邻居的小孩在院子里玩,有一个小孩爬到一口大缸上,不小心滑进装满水的大缸里。其他小孩见状吓得一哄而散,只有司马光找了一块大石头,将水缸砸破,让水流出,才救了那小孩一条命。当然,司马光留下的一部《资治通鉴》,也是众所周知、名垂千古的事。

其实,除此之外,司马光还有更多值得称道的故事。

司马光曾经庞籍推荐任并州通判。那时,陕西麟州屈野河西有很多良田,西夏人逐渐侵占了那个地方,是河东的心腹大患。司马光建议建两座城来阻止西夏的入侵,招募百姓来耕种,耕种的人多了,米谷自然便宜,这样可以解除从河东很远的地方运输昂贵谷物的负担。庞籍听从了他的策略,但麟州守将郭思过于轻敌,在带兵渡河时被敌人打败,庞籍因此被撤职法办。为此,司马光三次上书引咎自请受罚,却都没有结果。庞籍死后,司马光到他府上拜见庞籍的妻子,像侍奉自己母亲一样侍奉她,抚养庞籍的儿子像对待自己亲兄弟。

在司马光为谏院同知时,仁宗皇帝身体不佳,又没立太子,大家都很担忧而又都不敢说。只有司马光当面向皇上直言,并希望皇上马上作出决择。皇上明白“这是忠臣的话,一般人都不敢提这件事的”。司马光说“臣说这件事,自料必是死罪,没想到陛下还能接纳。”

公元1086年,宋神宗驾崩,哲宗即位。因哲宗年幼,太皇太后临朝执政,派人问司马光,什么事最应当先办?司马光回复:“开放臣民自由进言的渠道,让臣子与百姓自由地批评朝廷”。而有朝中大臣不以为然,立下批评朝廷的六条警告,称批评朝廷不能超出批评者的本份,必须出于善意,不能另有所图,不能影响国家大事或煽动百姓对朝廷不满等。”司马光说:“这不是求进谏,而是拒绝进谏,进谏必定会牵涉这六件事。”于是哲宗更改诏书,废除了六条警告。上书进谏者巨增,让朝廷真正了解了民意,并着手进行政治改革。

然而,这时又有人提出要“按既定方针办”,“三年不改变父亲遗留下来的制度,才算是孝子”,以此为由阻挠改革。司马光说:“先皇的制度, 如果是好的,即使千年百世也不能更改。而如果是有害天下百姓的制度,就应当像救火那样以最快的速度去更改它。”

有人劝告司马光,“神宗时代的老臣大都是善于逢迎谄媚的小人,以后如果有人拿父子之事来挑拨离间,你就要大祸临头了。”

但司马光却抱着为国家牺牲的决心,更加卖力地办理国家事务,直言相谏,毫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宾朋看他身体瘦弱,举诸葛亮食少事繁的故事劝诫他,他却说:“死生是天命”。直到病重时,自己不再有知觉,还在说些叮咛的话,都是涉及朝廷的国家大事。

作为一个大知识分子,司马光也许明白批评是自己的社会的责任。他的一生,极少刻意为朝廷歌功颂德。朝廷为女官黄氏去世,百官吊慰,行册封大礼,他反对;诏书说要发配陕西兵勇二十万,他批评朝廷不守诚信;朝廷治理官吏的政策不合理,他就进谏。他是在不断地批评朝廷,给皇上提意见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拔和重用的。司马光是在开明的时代遇到了开明的皇帝。当时的皇帝们也似乎都明白一个道理:批评、进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没有自由地批评,所有的赞美都无意义。所以他们还专门设了谏院,养了一批专门提意见的谏官。

扫二维码,进入公众号,有更多有趣的故事等着您。


上一篇:父亲的背影总是那么难忘 下一篇:刑法上的占有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 物权期待权在司法实践中是如何实现
  • 关于王小盾性骚扰的十个假如
  • 送别【反贪即将转隶有感】
  • 先履行抗辩权与工程保修责任关系辩
  • 新形势下监察委的工作思路
  • 章太炎:白话与文言之关系
  • 买到的房屋与样板房不一致能否退房
  • 最全打官司攻略出炉!
  • 让“用心”成为一种习惯
  • 青年岳飞是如何炼成的?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