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

爱是理解与尊重

时间:2017-12-08 15:41:40  来源:  作者:

爱是理解与尊重

——谈谈孔子对颜回的爱

也许是因为在颜回身上看到了修身向道的身影,也许是因为在颜回身上看到礼乐修复、仁义之道重建的希望,通览《论语》全篇,看得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非颜回莫属,但凡是提到颜回时,孔子往往都是赞不绝口,对颜回的喜欢、爱护之情溢于言表。

孔子对颜回的夸赞在《论语》中多有提及:比如“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比如在子贡说“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时他表示赞同——“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在谈到符合“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一君子标准的人选时,他大方地提名自己和颜回——“惟我与尔有是夫”;在哀公、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时则颇感失落地回答“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他夸颜回“语之而不惰”(语什么?我以为是上文的“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他赞颜回“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止是上文“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孔子当然不会很直白地在《论语》里夸张地喊“我爱我弟子,我也爱真理”,所以孔子对颜回的爱,只能由我们从《论语》的字里行间去找寻,譬如在匡地突围后,他见到颜回时立刻感慨地说“吾以女为死矣”得知颜回死讯,他悲痛欲绝地呼喊:“噫!天丧予!天丧予!”颜回死后,他“哭之恸”,说“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显而易见,这就是爱。

然而我感受到孔子对颜回最真挚的情感,是他在颜回死后丧事的处理态度上。

颜回死后,因为家贫且无爵禄,不得厚葬,他的父亲颜路当然知道孔子很器重、厚爱颜回,于是想向孔子借车为颜回置椁(棺与椁可以百度一下)。孔子答复颜路说不行,说“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有些人歪读《论语》就会觉得孔子很小气,或者孔子不够爱颜回,其实孔子是因为小气或者是因为不够爱颜回而不借(赠)车吗?当然不是,他正是因为知颜回、爱颜回而不赠车换椁。

譬如见后文: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可见孔子不赠车让颜路去换椁,是因为他压根就不想让颜回得椁而厚葬之,他之所以对颜路讲到孔鲤之死葬,只是因为他知道父母之爱子是人之常情,更知道颜路同样爱子,他以自己儿子为例去跟颜路讲道理,只是希望颜路打消厚葬颜回的想法,结果他大概堵住了颜路借车换椁的想法,却没能改变门下弟子们的热情——众人还是厚葬了颜回。

这里就有几个问题,孔子为什么不同意厚葬颜回?为什么说孔子不同意厚葬颜回反而能见出孔子爱颜回呢?

前文说道,孔子一直称赞颜回“贤哉”,认为颜回是学无止境的好学生,是德行高尚的贤士,是克己复礼的仁人,这样一个人,会为了一点点的虚荣而去追求死后与自己财力、身份不相称的厚葬吗?当然不会,毕竟颜回是一个“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都不改其乐的人啊,他只会对清贫甘之如饴,如果强行要将旁人这种虚荣的观念和心理加在他的身上恐怕他是不会同意的,这与他一以贯之的修养、朝闻夕死的追求也是极不相称的。所以孔子不同意以与颜回财产、身份所能享受的礼仪不相符的高标准去厚葬他,才想个办法回绝颜路。有人又会提出一个问题:颜回死了,他怎么想的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让其他人知道颜回在大家心里的地位,通过厚葬的形式可以彰显颜回之德行啊。

实际在《论语》里,孔子事死如生的观点是比较鲜明的:譬如他讲孝,是不管生死,都要以礼待之——“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譬如他讲侍奉父母——“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譬如他讲参加祭祀——“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吾不与祭,如不祭”。所以对故去的人,不要以为他怎么想的不重要了,不要就只顾着自己的想法了,还是应该充分尊重他,尊重他的人格、他的意见、他的想法。而颜回的人格和思想就决定了他不是一个在意外界是否点赞,而只在乎个人修养的人,一个修养了一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都不改其乐的人,临了到死被别人破了修养、乱了礼节,去赶一把时髦、去蹭一下热点,这不是爱他,这是羞辱!

所以孔子不同意厚葬颜回,恰恰是因为他懂颜回、他爱颜回、他尊重颜回。只是他对颜回的爱,不能被其他的弟子所理解,各弟子热热闹闹地给颜回办了隆重的葬礼,只留下孔子自怨自艾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颜回啊,把我当成他的父亲一样看待、侍奉,可是我不能把他当做自己的儿子一样(给他做主、为他做人修养的气节和操守坚持到底),孔鲤的丧事,孔子可以一言以决之,但是颜回的丧事,孔子终究没有办法替他或替颜路作出有力的决断。

我们不能说“门人”不爱颜回,他们同样爱颜回,甚至敬佩颜回,但他们的爱与孔子不同,他们表达爱的方式与孔子不同,这种爱本身不能说有错,但如果颜回未死,恐怕不能为他所接受。

我们也不能说孔子不爱其他的弟子,孔子是一个因材施教的人,我感觉他同样是一个因人施爱的人。读《论语》,我们也能看出孔子对子路是非常喜欢和爱护的,但他对子路的爱是谆谆教导、为之计深远的,如同父母之爱子一样的爱,而对于颜回这样一个无需他为之计深远的弟子,他的爱,就是理解和尊重。

这种爱,有时是隐晦的,有时甚至是深沉的,但这确实也是爱,甚至是一种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爱。


上一篇:宽恕 下一篇:债权人要小心老赖的ATM还款套路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 物权期待权在司法实践中是如何实现
  • 关于王小盾性骚扰的十个假如
  • 送别【反贪即将转隶有感】
  • 先履行抗辩权与工程保修责任关系辩
  • 新形势下监察委的工作思路
  • 章太炎:白话与文言之关系
  • 买到的房屋与样板房不一致能否退房
  • 最全打官司攻略出炉!
  • 让“用心”成为一种习惯
  • 青年岳飞是如何炼成的?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