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

揣着明白装糊涂

时间:2017-12-08 15:43:49  来源:  作者:




揣着明白装糊涂


明白,本是与生俱来的东西,人基本上都能够做到明白事理。可多了社会属性的“修饰”以后,这明白与糊涂两者就变得模糊了,也变得难以区分了。


毛泽东曾盛赞过叶剑英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是对叶帅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所作贡献的最高评价。可见这“糊涂”与否对人生的影响十分重要,关系到对其功过是非的历史评价,更关乎其家族名誉,这还真是糊涂不得。


吕端何许人也?吕端是北宋时的一个宰相,看起来他是糊里糊涂的,其实并非真糊涂,这是他的修养,每到处理重要关键的大事时,他是决不马虎的,都作出了明白而又正确的决定。所以,经历了北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均得到朝廷的重用,更是受到后人的景仰。


说到糊涂,自然会记起郑板桥的名言“难得糊涂”,这是他为官之道与人生之路的自况。可以说,“难得糊涂”算是一种处世哲学,但绝非严肃和进步的人生态度。郑板桥是清乾隆时期的一个好官,还记得他作的那首墨竹图题诗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诗所表达出的意思,才是郑板桥真实的为官态度,那就是无比关心民间疾苦。


那么,为什么会有“难得糊涂”的人生态度呢?那是出于无奈,更是一种自嘲。在封建皇朝时代,聪明绝顶的郑板桥可谓一个明白人。可面对着严重的吏治腐败和根深蒂固的官场陋习,处江湖之远的一介寒儒又能如何!也只有“恨不得糊涂”了,否则便是一种无尽的痛苦,这从他日后的去官表现就可见此意。


后人更是感慨无比,许多人都奉行起“难得糊涂”的信条来,官场中人尤甚。他们是真糊涂也好,假糊涂也罢,抑或是为了附庸风雅,往往将此言写成条幅挂于堂中,常会自我或与客人对之唏嘘一番,以掩饰内心的空虚和求得形式上的逃避。


所谓“难得糊涂”,其实与“人生如戏”这句话没有什么区别,我从不喜欢此话。试问,若每个人都把自己当成是一个舞台角色,言行则是戏中的台词和表演,那么这样做人做事能有多少是真?恐怕是假的多些吧!由此,人的真诚、人的坦荡、人的善良岂不是不存在了!


可叹的是,在当今的功利社会里,吕端的“大事不糊涂”好像并不那么受用了,倒是郑板桥的“难得糊涂”这句话着实魔力大,不知影响了多少本是明白之人。可以说,上至官宦巨贾,下至黎民百姓,自从认识了“郑板桥”后,很快便变得糊涂了,真是“中毒”者众。


“糊涂”哲学上升为普世哲学之后,从此该糊涂时固然是糊涂,不该糊涂时也糊涂了。于是就有了事不关己的明哲保身,还有了事非不分的和稀泥等现象存在,并且有不断扩大之势。这些人如果是真糊涂倒也罢了,他们却是假糊涂,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这才是最要命的。


当然,从人都是自私的这个角度来看,假糊涂者似乎也无可厚非,他们也是生存之需要。君不见,当今有多少愿听真话的人?不论文化素养高低,钱财多少,或是级别大小,大多喜欢听好话。真话基本上不那么动听,一旦讲了真话,听者轻则不屑或嗤之以鼻,重则一拍两散甚至疯狂报复。历史最著名的诤臣魏征好几次就差点死了,就是因为敢讲真话,所幸的是他遇上了唐太宗这样的千古明君,若换成另一个皇上,早“咔嚓”了。职场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亦是如此,虽不致丢掉性命,但会招来怨恨,也是不想见到的结果。


在这种变态的“文化”氛围下,谁还敢讲真话?谁还愿意去出头?恐怕只有以酒壮胆时才敢吐出那么几句。其实想想也是,在你出头也无力回天的时候,在有可能招来无穷麻烦的时候,在你觉得讲了也是白讲的时候,你还能怎的?还讲吗?还做吗?不,只有装糊涂,甚至连装“孙子”都在所不惜。“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看来这句话在此也适用,总之讲与听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要想有人敢讲真话,首先得有人愿意听真话。


话又说回来,装糊涂虽可理解,却毕竟是错误的。轻度的糊涂尚可,重度的糊涂有时会造成难以挽回的不良后果。比如麻木不仁见死不救,甚至目睹违反犯罪时连报警电话都不想打。还有,司法人员缺乏法治精神,不更新司法观念,不作深入调查研究而应付了事,或是畏惧压力而不敢主持正义等等,都是严重的“糊涂”表现。


一般来说,装糊涂者的心里应是饱受折磨的。因为装糊涂是由于基本人性被社会属性绑架所致,而他们的良知还是存在的〔丧失良知者除外〕,他们的心里并没有失去或没有完全失去是非观念,只不过是为了生存或活得更好而选择了用价值观念去判断。当其做了良心并不想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之后〔比如讲假话、是非不分等〕,良心自然会受到百般煎熬。好受与否,只有他们才知道。


你对别人糊涂,别人同样会对你糊涂。当你陷入绝境需要别人“明白”时,别人却像你一样装着糊涂,那你注定要承担这一切后果。因此,为己、为别人、为社会进步,最好还是别装那么多糊涂。


原创文章

作于2017-9-7


上一篇:迟夙生律师,赣州中院拒你有理 下一篇:正直人是法治社会的脊梁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 物权期待权在司法实践中是如何实现
  • 关于王小盾性骚扰的十个假如
  • 送别【反贪即将转隶有感】
  • 先履行抗辩权与工程保修责任关系辩
  • 新形势下监察委的工作思路
  • 章太炎:白话与文言之关系
  • 买到的房屋与样板房不一致能否退房
  • 最全打官司攻略出炉!
  • 让“用心”成为一种习惯
  • 青年岳飞是如何炼成的?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