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

【2017年终征文】莫听穿林打叶声

时间:2017-12-27 20:52:13  来源:  作者: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中2017年已经接近尾声,不知从何时起,我也开始为自己作年终总结了,不知是因为工作的惯性还是年龄使然,或许是为了在这岁末年初给自己一份交代,更好地收拾行装、收拾心情再出发吧!回顾2017这一年的时光,岁月流淌、曲曲折折、磕磕绊绊,有改变也有不变,有快乐也有悲伤,有渐好也有渐坏,有优秀也有恶劣,有进步也有退步,用狄更斯《双城记》的第一句话来总结并不为过,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自己的当下世界。

这一年,我的工作发生了工作以来的过渡性变化。随着司法改革员额制、大部制、司法责任制的推进,基层司法者每个人都避不了、推不开它的影响,在办公室(研究室)经历了七年之痒的我,也随即被调到了案件管理办公室,开始习惯于以一种新的方式开展工作,开始习惯于同犯罪嫌疑人打交道,开始习惯于多项不同性质的工作叠加,开始习惯于各种综合业务的交织……这一年,虽说换了一个部门,但在印象中总感觉还是与之前有着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的“缠绕”与“羁绊”:依旧是写材料写到失眠、依旧是在理想命题中徘徊、依旧是为与现实保持距离而反抗、依旧是为一些人情世故而唏嘘感叹。我习惯性地向内心更深处回溯,然而却只见深不见底的渊薮,就像那来世之谷一样,变幻于不同的界相,让人在不断地挣扎中沉沦下降。


理论是灰色的,而实践生命长青。这一年的工作,有几个第一次还比较值得一提,比如第一次经历部门调整和岗位调换,第一次系统接触检察办案业务,第一次作为一个研究室的人为全省案管系统授调查分析课程,第一次作为一个案管人为全省业务部门授服务非公经济检察后半篇课程,第一登上“浙检大讲堂”的舞台讲述变色笔的故事;这一年的工作,有几篇文公文稿自己还比较满意,比如《扬鞭奋蹄勇争先——义乌市检察院先进事迹报告材料》《“一张蓝图绘到底”——将改革精神全面融入检察工作》《提升文化品牌“香山思辨”,打造检察版本“华山医院”》《一种符号·代代相沿——义乌市院先进事迹报告发言》《让监督“活”起来:精准做好服务非公经济的检察后半篇》;这一年的工作,有几项内容还是可圈可点,比如制作了《“最多跑一次”指引手册》经验全省推广,律师接待工作获评全省先进单位,案件质量评审、档案质量监督、业务流程监控有声有色,而最重要的是,通过大半年的案管部门同事的接触,相互之间有了更多理解,已经达至其乐融融的工作……“喜忧参半的过渡”这是我对一年工作的总结,希望来年有更多突破。

书籍是人类的第二生命。在茫然彷徨间、在不知所措处、在本领恐慌时,书籍都是引领我们坚持走下去、超然走出来的一盏“明灯”。2017这一年,书籍购买的不少,但真正读的却不多。上半年因为对《论语》比较感兴趣,在李泽厚老先生的理论中徘徊了许久,比如读了《论语今读》《说文化心理》《说巫史传统》《说西体中用》《说儒学四期》《美的历程》《哲学纲要》《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等,此外还读了赵明老师的《江海月明:杨景凡的精神世界》《在尘世安顿人生:走进孔子的思想世界》《大变革时代的立法者:商鞅的政治人生》《文人政治的一曲悲歌:王安石变法启示录》以及甘阳《古今中西之争》等;下半年对法学理论和政治学理论比较感兴趣,先后读了一些经典名著,如贝卡里亚的《刑事意见书六篇》,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部分),霍姆斯的《法律的道路》《普通法》,耶林的《法学的概念天国》《论缔约过失》《法权感的产生》,雅思贝尔斯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霍耐特的《为承认而斗争》《不确定之痛:黑格尔法哲学的再现实化》等,福柯的《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声名狼藉的生活》《什么是批判》《自我技术》等,福山的《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到法国大革命》等。相对于这些稍有体系的阅读,一些文学读物、通俗读物甚至连环画等也翻阅不少,比如《大江东去》《鸦片战争》《人间失格》《锦瑟哀弦:李商隐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传》《苏轼传》《文化苦旅》《山乡巨变》《六神磊磊读唐诗》《呼家将》《杨家将》《镜花缘》《隋唐演义》《薛仁贵征东》等等。看看自己列举的这些书似乎很多,但其实还不到自己买的三分之一,每每看起自己的书架,很多书都还没有开封,很多书只是读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便顿时心生罪恶之感,觉得2018年任重道远。

今年在读书方面,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总结概况,那就是“读书附加值”。一方面,虽然我自己比较懒惰,想的多写的少,但总还是“挤”出了一些因读书而思考的文字,比如《贝卡里亚的“绝笔之美”》《高贵之梦与噩梦》《霍姆斯的名言与法律发展观》《一半天才一半疯》《学者与流浪汉》《法学概念:离开实践就是空中楼阁》《让法治成为“信仰”》等;另外,今年也算为自己开启了一个新的读书阶段——开始有意识的收藏自己喜欢的和一些绝版书。比如收集了五个不同版本的博登海默的《法理学法律哲学及法律方法》,三个不同版本的哈特的《法律的概念》,二个中文版及一个英文版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还有甘阳的《古今中西之争》及甘阳翻译韦伯的《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雅思贝尔斯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霍耐特的《为承认而斗争》等。尤其让我欣喜的是,今年无意中发现了刘林仙、黄鹤翔1986版的评书《薛仁贵征东》,当然,虽说这部书不过是一部通俗演义评书而已,不过它于我而言,却是很有纪念意义:我大概一、二年级的时候,曾在外公家看过这本书,当时看的如醉如痴,后来不知怎么,书就辗转不见了,高中时隋唐演义之类的历史演义也都看过,但对这本书还是念念不忘,今年无意中发现这本二手书,岂能不如获至宝。收书藏书,品味读书之外的故事,这也算是书籍的“附加值”吧?

谈及生活,可谓“辛劳而快乐”。自从2014年儿子出生以后,我们这个家庭里的安静氛围就被彻底打破,孩子的童真和无忧无虑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也让我们感到莫大欣慰。今年是孩子34岁成长期,正是最顽皮、最懵懂、最有趣的阶段。不过反思自己,这一年来,或许因为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加,经常会因一些小事(比如因幼儿园的作业做的不认真、不好好吃饭等)向孩子发火,甚至会因为有时孩子过分淘气、不听话、做错事而出手教训,事后又经常是心疼和后悔,感觉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其实,理性的想一想,孩子犹如一张白纸,他在很多细节上都是无知的,我们不能预设他是先验知道的,所以,每一点都要细细地讲,每一节都要细细地教。不着急,让他自己慢慢来。我向来是主张人的自由平等发展,而这一点在孩子的教育上,做的似乎并不够,常常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目标,当成孩子理所当然的目标,并以此来要求他,这其实就是一种强制,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和我一样呢?为什么必须按照我所确定的方向走呢?这些似乎都是我的无理要求了,我应该做的,其实就是尽力给他一些好的条件,让他早点启蒙,而其他的,则要靠他自己今后人生的修行。因此2018年,我想我最应该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你慢慢走!”


最后说说这一年的心情。客观而言,浮躁的时刻还是比较多的,就像有人所说的,有时连平心静气看完一部电影的耐心都没有。“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在这个浮躁盛行的时代,人心如秋风扫落叶,随风而逝、随潮而动,今天热衷于这个东西,明天热衷于那个东西,赶潮流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但我们应当在冷静反思中拒斥这种潮流——人不应当异化为情绪的工具,更不应当成为外界奴役的对象,人类对自己的承认首先要从自我做起,辨析外界的各种动静声响,坚定一种不为流俗所动的冷峻反思意识。正像文前引用的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上阕中所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历代文人中,苏轼无疑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而又历经磨难的文学家,他豁达的人生哲学、完美的人格理想、多才多艺的绝世才华,闪耀在历史的时空中备受瞩目。在我看完《苏轼传》后,对他就更加敬佩了,尤其是他这种“莫听穿林打叶声”的澄明心境,更是我们在今天随潮所动的浮躁年代所必须经历磨练达成的一种处事心态,它指引我们以一种更加健康、阳光的心理对待生命与生活,并真正激发了我们的内在潜能与活力。

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下阕,苏轼写道:“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默读完这首词的下阕内容,一种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处世哲学,一种宠辱不惊、旷达潇洒的人生态度,悠然呈现在我们面前。在现实生活中,估计很难有人能够达致苏轼这种宁静超然的境界,但是,如果在遇到一些重大事情时,如果能够以一种平静、平和、平常的心态泰然处之,这何尝又不是人生的另一种成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是2017年我对自己情绪反思的体会,也是2018年应当努力追求的生命所向。

上一篇:以承兑汇票支付工程款贴现费用的承担 下一篇:【2017年终征文】总有时光赋“检愁”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 物权期待权在司法实践中是如何实现
  • 关于王小盾性骚扰的十个假如
  • 送别【反贪即将转隶有感】
  • 先履行抗辩权与工程保修责任关系辩
  • 新形势下监察委的工作思路
  • 章太炎:白话与文言之关系
  • 买到的房屋与样板房不一致能否退房
  • 最全打官司攻略出炉!
  • 让“用心”成为一种习惯
  • 青年岳飞是如何炼成的?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