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

诗话我的2017和2018

时间:2017-12-31 23:20:11  来源:  作者:

诗话我的2017和2018

刘小冰

2017年,台湾“年度汉字”票选的结果是“怒”字,“年度代表字大选” 的结果则是“茫”字。我不知道我们会选什么字来告别2017、祝福2018,但总觉得有四句古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的实时心态和社会观感,恰当地代表了我对2017年的总结和对2018年的期待。

可怜冬景似春华

要我来描述即将过去的2017年,特别是2017年的法学,“可怜冬景似春华”这句诗可能是最恰当的。“冬景似春华”是我体验到的现实,而“可怜”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主观感受解读为真的“可怜”或者直接表述为“可爱”。

2017,是许多国人的梦想和意淫膨胀得最厉害的年份,他们觉得自己制造或遇到了又一个盛唐。2017,法学似乎也特别繁荣。例如,各种课题琳琅满目,各种成果多入牛毛,仅期刊网上统计的法学类文章就有144592篇;各种智库如雨后春笋,各类学者如过江之鲫。总之,新的法理学、经济法学诞生了,“法学的幼稚”已经过去了!

但在我看来,法学发展中的内在矛盾并没有解决,有的反而加剧了。例如,研究的独立性在急剧下降、媚俗的心态在迅速扩散,几十年来逐步累积起来的相对宽容、宽松、宽厚的环境正在快速消退;“智少库多”成为新的图景,许多的法学研究成果只是政策解释学;各种科研项目成为图解上意的便利通道;许多让人怦然心动的价值观只是华丽的宣示,“颂圣”的文章、讲话等以不容置疑的地位和结论成为加爵受赐、评判他人的标准;用“文革”式的语言和语气否认公认的法治常识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2017,尊重并欣赏这种差异会让我们的内心更加温润并让这个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我在这里陈述的只是我的直觉:在大片的赞美声和消失的反对声中,是人,都可能产生“可怜冬景似春华”这样的错觉;但看上去的繁华终将散去,毕竟冬景的肃杀和萧条远不如春华的温暖和绚烂。

不同桃李混芳尘

当然,在如此严酷的冬日,我们也能温馨地回想起2017的一些感动和亮丽,体会到许多牺牲的伟大和永恒,领略到“不同桃李混芳尘”的两种境界。

最为社会激赏的就是“入世”式的“不同桃李混芳尘”。一些背负着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法律人,在滚滚的浊流中勇敢地发出了独立的真知灼见,这在2017年某些特定的立法讨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一些引起公愤的社会事件中,我们也能看到许多法律人的胆魄和能力,虽然他们中的许多人很不幸地成了法治的祭品。但我想,所有这些伟大的奉献和牺牲,以及某些伟大的死亡和流亡,都会将这个2017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最为个人激赏的就是“出世”式的“不同桃李混芳尘”。在举世的喧嚣中,能够在宁静和矜持中去思考和生活,也需要勇气和能力。出世,总比媚世要好,至少没有成为鹰犬去助纣为虐。况且,“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法”如是“非法”,那谁敢说“非法”就不是一种“法”呢?!

曾经沧海难为水

但无论面临怎样的困顿,曾经的那份智慧在这个2017仍然挥之不去、镌刻在心,那些世界法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常常在无穷的荒诞中为我们开示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法治天际线。

因此,我曾多次引用、非常欣赏罗伯特·达尔的一句话:“20世纪是个民主经常失败的时代,它被专制政权取代的例子发生了不下70起。但20世纪又是民主取得异乎寻常成功的时代。在它临近结束之际,已经进入了一个民主的凯旋时代。各种民主观念、制度和实践,它们的影响和范围已经遍及全世界,这使得本世纪成为人类民主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罗伯特·达尔:《论民主》,李柏光等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53页)

21世纪的开头并不都是十分美好,但我还是坚信,民主、人权、法治、制衡,所有的这些为我们所信仰、也应该为我们所共享的理念、制度及其曾经的实践有可能被压迫,但绝不可能被取代!

满身雪白走将来

也许,罗伯特·达尔过分乐观了。但即使在当下,我们也不必过分悲观。毕竟,民主与法治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毕竟,民主与法治并没有死亡,只是潜伏下来了;毕竟,民主与法治是我们的希望,也是我们的信仰!

所以,我喜欢将唐伯虎的这句话念成“走”将来,而不是念成“走将”来,因为我相信,我们总会有光明的将来。

十年前,我曾写过一段话描述过这样一种信念:自古而今,人类社会都有其自身的内在精神,它们已经成为人类政治生活的理性形式。早期的思想家即关注建立一种一般的正义原则和国家“模型”,即亚里斯多德所主张的国家的“通用形式”。在笔者的理解上,这种通用形式就是普适性原则,是一切法的法。“那些对他人或国家所实施的强制进行限制的抽象且一般的规则,乃是经由长期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它们是“一种关注法律应当是什么的规则,亦即一种‘元法律原则’”。它们启迪人类的心智、为人们指明方向,它们“构成了法治理想或原初意义上的法治国观念之基础”。(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79、261、299页)这些普适性原则既存在于逻辑之中,也存在于经验之中,它们是我们永远的根。虽然人类自带的私欲和外加的强制经常导致我们对这些原则有所疏离,但总的来说,人类的理性总在关键时候发挥关键作用,那些误入歧途的或者罪恶的年代总是显得短暂。现在,我仍然愿意相信:也许,我们还陷在长长的歧途甚至深深的罪恶中,但值得我们坚守的将来,必定是民主的、法治的将来!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过往的苦难会为未来提供有益的养分和不竭的动力,让我们怀着这样坚定的信念,告别2017,祝福2018!

2017年12月30日星期六


上一篇:元旦将至的遐思 下一篇:生活如诗,岁月如歌——感恩我的2017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 物权期待权在司法实践中是如何实现
  • 关于王小盾性骚扰的十个假如
  • 送别【反贪即将转隶有感】
  • 先履行抗辩权与工程保修责任关系辩
  • 新形势下监察委的工作思路
  • 章太炎:白话与文言之关系
  • 买到的房屋与样板房不一致能否退房
  • 最全打官司攻略出炉!
  • 让“用心”成为一种习惯
  • 青年岳飞是如何炼成的?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