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

争皇位与让皇位

时间:2017-12-08 15:18:38  来源:  作者:

     在中国历史上,自从有了皇帝制度,对皇位的争夺就从来没有休止过。有与外人争的,不过更多的是与自家人争。父子、母子、叔侄、兄弟之间争夺皇位的,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当然,也有让皇位的,有让给外人的,也有让给自家人的。不过,那些争皇位的人,主要争夺的是由皇权带来的巨大利益。而那些让皇位的,更多的却是在推脱一国之主的责任。

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开创了皇帝制度,把帝王的权力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可是他没有想到自己那么快就会死亡,也就没有来得及安排由谁来接他的班,中国的皇位争夺战由此拉开序幕。胡亥开始并没有准备争夺皇位,因为在他上面至少还有他的哥哥扶苏。那时虽然没有明确嫡长子继位制,但至少也应该由秦始皇指定接班人。而秦始皇却突然死了,这个巨大的制度漏洞,就为赵高这样的野心家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通过游说胡亥和李斯,最终把胡亥扶上了皇位。而这个多少来路不正的皇位,将会产生大量的问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

胡亥当上皇帝以后,最担心的并不是能不能治理好国家,而是怕他的兄弟争夺他的皇位。于是,他利用自己的权力,把他的兄弟全部处死了。正当他觉得高枕无忧的时候,大泽乡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了,这不但给秦王朝敲响了丧钟,也把秦二世推向了生命的终点。秦二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当初把他扶上皇位的赵高,竟然还会要他的命。随后建立的汉王朝,虽然没有上演胡亥那样的皇位争夺战,但对皇权的争夺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汉惠帝即位后,大权却一直在母亲吕后手里。当母亲的替儿子打理朝政,又不抢儿子的皇位,这说起来也没什么不对,慈禧太后不也是长期垂帘听政么?对皇位造成真正威胁的,却是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七个诸侯王打着“请君侧”的旗号,发兵进攻长安,谁知道他们的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呢?后来西晋的“八王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明朝的“靖难之役”、清朝的“三藩之乱”,也都大同小异。这种动乱即便镇压下去,侥幸能保住自己的皇位,也往往让整个王朝元气大伤。

这种动乱对皇位威胁虽大,不过还有比这更危险的,那就是皇帝身边的那些人。王莽由于是皇太后王政君的侄子,所以在朝廷才能得到重用。可是,随着王莽权力的逐渐增大,他也就渐渐不安分了。终于有一天,向他姑姑要了玉玺,自己当皇帝了。不过,做这种事情最有名的还是曹操,他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打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旗号来扩充自己的势力。在曹操眼里,汉献帝除了有皇帝的名分,别的什么也没有,他自然不会把皇帝放在眼里。曹操既然说他是一心一意维护东汉王朝,也不好反悔,反正皇帝所能做的,他也都能做,因此也就没有打算把汉献帝废掉。曹丕对汉献帝就没有那么客气了,反正汉献帝说什么也不算,曹丕做什么事还碍手碍脚,所以就干脆一脚把汉献帝踢开了。抢夺人家的皇位,好象也不是什么太好的名声。于是,在曹丕的一手导演下,便上演了一出禅让皇位的闹剧。让一次还不行,必须三番五次让,好象汉献帝逼曹丕当皇帝似的。只是,历史太有戏剧性了,不久司马炎就又逼迫曹丕的子孙让位了。再后来,赵匡胤夺了后周的江山,他实在不想他的子孙再这样失去皇位,就导演了有名的“杯酒释兵权”。清朝有没有学习这段历史,就不得而知了,反正最后终结皇帝制度的,就是袁世凯搞出来的溥仪逊位。

外人抢夺皇位,固然不放心,自家人总要好一些吧?比如赵匡胤当了皇帝,赵光义不就被封为晋王了吗?假如建文帝的父亲朱标做了皇帝,朱棣照样也可以做燕王的。然而,历史总是要比人们想象得复杂,皇位和权力的诱惑力,更是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武则天的儿子已经当上皇帝了,她偏偏还要自己当皇帝。而名声最不好的是隋炀帝杨广,这和他是亡国之君有很大的关系。李世民在争夺皇位时,比杨广有过而无不及,名声却出奇的好,不但开创了贞观之治,而且是一代明君。杨广虽然对他哥哥杨勇不怎么好,最后也可能是他害死的。可是杨广的皇位,却是由隋文帝杨坚亲自指定的。而李世民夺取皇位,却是先通过玄武门之变整死了太子李建成,然后又逼他父亲退位的。说杨广害死了他父亲,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太确切的证据。杨坚活了64岁,在那个年代寿命也不算短了。后人都说唐太宗善于纳谏,其实这里有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李世民的皇位来路不正。

从唐太宗李世民一直到唐肃宗李亨,皇位的争夺简直让人眼花缭乱。不过安史之乱以前,社会大体是稳定的,老百姓的生活倒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而让老百姓民不聊生的,却是随着金人的南侵,宋朝皇帝之间的让位。公元1225年,金兵打到开封的时候,宋徽宗赵佶不愿做亡国之君,就把皇位传给了儿子赵桓,结果两个人后来都成了金人的阶下囚。赵构建立南宋以后,金兵继续南侵,南宋朝廷岌岌可危。在这种形势下,赵构整天担惊受怕,当皇帝也就没什么意思了。于是就把皇位传给了宋孝宗赵昚,自己当起了太上皇。赵昚没干多少年,也不想干了,打算把皇位让给宋光宗赵惇。可是,当时赵构还健在,交待不下去。等到赵构一死,他立即就让位了。这几个让位的皇帝,根本没有丝毫的高风亮节,只是当时外部金人的压力太大,皇权的好处才大打折扣了。

在中国历史上有几百个皇帝,有不少皇帝并没有为争夺皇位焦头烂额,可是也没有几个人会主动放弃皇位。梁武帝多次要求出家,每次都被大臣赎了回去,想必也不是真的要出家。乾隆当了60多年皇帝,最后把皇位让给了嘉庆,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并不具有普遍意义。相反,有无数人为了争夺皇位,可以说费尽心机,对自己的亲人都可以大开杀戒。这不正说明皇位带来的巨大利益,不仅影响到皇帝本人,还有支持他的那些人吗?而在激烈争夺皇位的时候,又有几个人会真的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呢?

上一篇:一条狗引发的执法争议 下一篇:三色事件后,我默默地给孩子买了两本书……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 物权期待权在司法实践中是如何实现
  • 关于王小盾性骚扰的十个假如
  • 送别【反贪即将转隶有感】
  • 先履行抗辩权与工程保修责任关系辩
  • 新形势下监察委的工作思路
  • 章太炎:白话与文言之关系
  • 买到的房屋与样板房不一致能否退房
  • 最全打官司攻略出炉!
  • 让“用心”成为一种习惯
  • 青年岳飞是如何炼成的?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