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

黑猫白猫论不完全适用于公平正义

时间:2018-01-11 08:51:13  来源:  作者:

曾经盛名一时的黑猫白猫论,给当时的改革开放的社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给整个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生机和活力,如同一股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吹过长城内外,整个神州大地也因此变得欣欣向荣。可以说,黑猫白猫论作为整个改革开放思想的一部分,取得了伟大的成功,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但任何理论都有时代局限性。黑猫白猫论是时代的产物,对于经济领域,即使在今天,在某些方面仍然不过时。经济强调竞争性,特别是商品经济,天生就与竞争不可分割。竞争不仅是经济的永恒的话题,在社会各个领域也都发挥着作用。但竞争也需要规则,需要底线,需要基本制度的保障。在社会的最核心的公平正义领域,竞争就受到限制,人们反对无原则的竞争。这时,黑猫白猫论就不能大放异彩而有点黯淡无光。

先看一下黑猫白猫论本身的内容。无论黑猫还是白猫,抓住老鼠的才是好猫。这句话整体上是对的,但仔细分析一下,也有自己的漏洞。首先,抓住老鼠究竟代表什么意思,是一次抓住一只老鼠,还是某段时间抓住的老鼠的数量。抓住一只就是一只好猫,显然不公平,俗话说,瞎猫碰到死耗子。抓到一只老鼠立即被认为是好猫,另外一只猫有可能后来居上,一下子就抓住几只老鼠。第二,被认为是好猫,究竟是否会受到奖励,反过来,那只不认为是好猫的猫,又是否会受到惩处。这时的奖励和惩处是否公正,就直接决定这两只猫的命运。两只猫的命运不同,到底是因为奖励和惩处的人为的原因,还是自身水平的原因。第三,一只猫认为是好猫,另外一只猫被认为不好。好猫是否变得骄傲起来,骄傲后又是否终身被认为好猫呢,甚至后代也被认为是优良品种呢。那只不是好猫,又有没有翻身的机会呢。第四,如果黑猫白猫,谁抓住老鼠,而且谁一直抓的老鼠多就是好猫,这里面没有主观色彩,只有客观公正,这时问题就又来了。对于这两只猫,它们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里面有自然法则在发挥作用,作为智慧的人类,是否一直遵守这种自然法则而无动于衷呢。

黑猫白猫论里面有一种成王败寇的思想。在经济领域,特别是在商品经济领域,竞争是永恒的主旋律。在简单商品经济时期,竞争决定商品生产者的身家性命。但发展的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也就是市场经济,竞争特别是自发的盲目的竞争就会受到社会的理性的干预。这时的理性就是调整市场经济的法律。所以说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人们由残酷的竞争发展到理性的竞争,竞争本身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但竞争的性质改变了。人们之间的关系也就不是那么原始和野蛮了。在精神领域,人们对于宗教和教育都发展了一整套理论,这都是近代文明的产物。在政治领域,以法治精神为核心的政治理念开始走向历史舞台,并在政治领域发挥关键作用。这些理智都超出了封建历史时期的野蛮的竞争。而封建竞争的核心思想就是成王败寇。

公平正义从来就存在,只不过在不同社会有着不同的角色。在生产力水平低下时期,主要是在经济大发展之前的封建时期,公平正义无法引起人们的兴趣。人们好像处于游猎一般,抓住一只猎物是兴奋至极的,这时无法分身考虑食物之外的问题。两只动物争夺猎物时,大部分时间是无法顾及彼此的感受的。这时的经济活动不是什么分配,而只有无穷的占有欲和掠夺欲。在经济繁荣时期,特别是近代工业革命之后,财富骤然增多,这时就会自然考虑分配。就像两只动物眼前有五只猎物,如果把一只猎物分配给那只凶神恶煞的同伴,就可能避免一场你死我活的撕咬。这时舍弃一只猎物也就是最文明的办法。在考虑到怎么分配时,社会就出现公平正义思想。反过来,殊死搏杀就无法在乎什么公平正义。分一杯羹好像是残酷的,但也代表了刘邦的无奈。楚汉相争,无法握手言和,而只能是你死我活。这哪里是什么野蛮,而是愚昧的占有。

在经济领域可以有黑猫白猫,现在社会也在一定程度需要这种理论。但无论如何,在政治领域,这种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如同地位和权力,财富有着很大吸引力。财富可以分配,这时就有了公平正义的思想基础。在权力和地位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也就是说,权力应该被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地位也不是什么一成不变。曾几何时,在政治领域出现不服不行的理论。不服不行就是一锤子买卖的理论。而社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权力和地位都不能被占有,而是被分配。只有不停的分配,这个社会才有活力,才有公平正义的需求,也才真正出现法治。

当然,黑猫白猫只是一句论断,或者是一句口号,或者代表了当时的政策。它对于打破人们的保守思想,激发人们开拓进取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在今天这个法治社会,法治是一整套理论和制度,任何理论都没有全局性,只有法治才具有根本性和全面性。因为法律是政策的积淀,是全体人们的智慧结晶,是几代人奋斗的标尺。法治不是一句动人的口号,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更不是什么应景的衬托,而是实在的历史的语言。法治的核心是公平正义,它具有永恒的价值。

上一篇:昨日乡村(四) 下一篇:高尔泰的一滴泪——《寻找家园》读后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 物权期待权在司法实践中是如何实现
  • 关于王小盾性骚扰的十个假如
  • 送别【反贪即将转隶有感】
  • 先履行抗辩权与工程保修责任关系辩
  • 新形势下监察委的工作思路
  • 章太炎:白话与文言之关系
  • 买到的房屋与样板房不一致能否退房
  • 最全打官司攻略出炉!
  • 让“用心”成为一种习惯
  • 青年岳飞是如何炼成的?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